青年论坛 | 徐望:江苏文博创意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发布时间:2023-04-19 09:56:00

一、认识文博创意产业

文博创意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与博物馆等文物单位融合发展的产物,是依据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等创意、创新、创造衍生出来的新业态、新产品,依靠个人或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

我国的文博创意产品主要有三个类型:一是与文物真品大小规格相同的复制品;二是将文物真品缩小比例而成的仿制品;三是通过将文物元素提取并改变造型、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衍生品。

近几年,文博创意产品的开发模式主要有选购贴牌、自主研发、委托研发、版权授权等。选购贴牌是博物馆的以往惯用做法,就是博物馆从市场采购与馆藏文物形象、文化内涵相接近的产品,订购批量产品粘贴上博物馆的标识;自主研发就是博物馆拥有自己的设计团队,负责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再找生产厂商制作加工;委托研发就是博物馆委托社会力量承担设计研发与制作生产;版权授权就是博物馆通过版权许可或版权转让的方式,委托社会力量利用藏品版权设计与制作,从中获取相应的权利金。

二、江苏文博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潜力趋势

产业资源基础雄厚。江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博资源丰厚。江苏拥有数量庞大的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以及日益增多、价值珍贵的世界遗产地和文物保护单位。并且,据江苏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反映,有文物收藏并在国家普查平台注册登录的国有单位613家,登录文物总数999325件(套),实际数量2812571件,数量占全国总数量的4.39%,全国排名第六。到2022年,江苏有博物馆、纪念馆三百多家。

产业政策形势良好。2015年3月20日施行的《博物馆条例》提出:“国家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博物馆条例》在政策上鼓励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这是文化经营性活动第一次在国有体制内获得“名分”,也是博物馆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突破。2016年3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文物单位发掘馆藏文化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2016年10月,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促进文物合理利用的若干意见》,提出扩大文物资源社会开放度、促进馆际交流提高藏品利用率、加强革命文物展示利用、创新利用方式、落实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政策等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六项举措切实让文物活起来。2021年5月,《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到2035年,中国特色博物馆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博物馆社会功能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为全球博物馆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多处强调要强化博物馆文创开发。2021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中宣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文物局、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提出“把握正确导向、推进先行先试、健全收入分配机制、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增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主体活力、提升知识产权评估管理水平”等一系列措施。

产业发展起步晚潜力大。江苏文博创意产品开发,虽然起步并不是最先,但基础资源雄厚,开发潜力巨大。江苏博物馆文创产业起步约在2010年后,以南京博物院为例,早在2013年新馆升级改造完成后,“Q版竹林七贤公仔”等文创商品就引起了广泛关注;2014年南京六朝博物馆开馆后,“六朝魔方”等文创商品也名声大噪;自2014年开始,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总馆都举办了文创大赛,成果斐然,让写满南京符号的文创工艺品落地开花,“请把金陵带回家”,是这座城市给来宁旅人最好的招呼。到了2020年后,经过10年的发展,省内许多博物馆都产生了“网红”文创产品,诸如:南京博物院近年来推出的“文物甜品”博物馆文创食品;苏州博物馆的爆款文创“文徵明手植紫藤种子”,2023年凭借丑萌一炮而红的“吴王夫差胖宝剑”毛绒玩具等。

然而,从总体情况看,江苏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生产还落后于其他地区和国外。如北京故宫博物院,2020-2022年,每年文创销售额都超过了10亿元,成为推动我国文博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典范,江苏目前难以企及。目前,诸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国外一些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收入已经占到了其总收入的约70%,而门票收入只占约30%左右,但在江苏绝大部分博物馆,即使做得比较好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收入的比例也不到其总收入的10%,文创产品研发潜力大有可为。另外,据调查,中国普通民众进入博物馆的平均频次仅为两年一次。可见,在拉动民众参观博物馆、体验博物馆文化、消费博物馆文创的积极性方面我们还大有可为。

咨询电话:025-84699068 |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89号江苏文化大厦8楼
版权所有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版权申明 | 苏ICP备13059485号-1 | 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7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