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论坛 | 郭婧:新媒体背景下戏曲本体艺术元素的传播
发布时间:2021-11-24 14:54:00
戏曲作为一门综合艺术,融合了文学、表演、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体现出中国的诗词文化、礼乐文化、传统道德等方面的精神文明,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完整的艺术形式。但是近年来,我国交互式媒体的快速发展及其可获取的便捷性、普及性,为传统戏曲艺术的推广和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短平快的传播模式冲击了传统的戏曲观演模式,消解了作为综合艺术门类的戏曲艺术元素,但另一方面,通过对比多种类型的新媒体传播特点可以发现,这种对戏曲艺术元素的解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也能够引起非戏迷观众对戏曲艺术的关注甚至是深入了解的主观意愿,从而促进了戏曲艺术尤其是地方戏的传播和发展。
戏曲本体艺术元素的界定
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门类,戏曲包含十分丰富的艺术元素,我国目前存在三百多个戏曲剧种, 其主要区别在于地域、方言、声腔的差异, 在剧本体制、舞台表演、乐器配置、服饰化妆等方面基本一致。但是在新媒体语境下,戏曲传播受众大多是非专业领域的普通观众,且受到新媒体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的局限,因而受众对戏曲本体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某些领域。根据周华斌先生在《中国戏曲的文化精神和艺术元素的组合》一文中对戏曲艺术元素的划分方式,笔者着重分析戏曲的情节故事元素、表演艺术元素、载体元素、“原艺术”元素等方面在新媒体语境下受到的影响及其传播的途径。比如,音频类平台因具备全面的播听功能,循环、倍数播放等便于用户自主选择和操作,从而能够更精准地选取想听曲目,静心地揣摩演唱的情感;短视频类媒体的播放时间碎片化、使用用户年轻化、传播的及时性全民化等特点,使得传播者和受众在此类媒体中更偏向于发布和接收戏曲演唱类、戏曲知识的相关音视频信息;综合性平台中的视频内容多为演出实录,或者是传统电视录像数字化上网,便于受众对整个剧目进行全面的欣赏。
新媒体对戏曲本体艺术元素传播的特点
借助当下新媒体技术发展的便利条件,戏曲类软件平台出现了多样化发展的趋势。通过调查现有的终端各大应用商店可以发现,目前已有的戏曲相关平台软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音频类新媒体,这类软件平台有以地方戏为主要内容的,有以戏曲名家演唱为主的,有以戏曲桥段试听赏析为主的等等,不管以哪类内容为主,这种传播都是基于音频类特有的功能进行的。这类软件界面设置风格简单易操作,可以快速进行选曲,上下曲、播放、暂停、设置播放时间、单曲循环等按键功能人性化、操作简便,字幕同步播放功能可以方便潜在戏迷群体继续欣赏,而不会因听不懂而没耐心。鉴于此,可以说这种以听觉功能为主的媒体平台主要传播的是戏曲艺术元素中的演唱元素,或者说是语言元素,“包括诗词歌赋、文言色彩的‘韵白’, 以及日常方言的‘口白’,表现为‘引子’‘数板’‘曲牌’‘板腔’的多样的语言形态”。二是短视频类新媒体,这类以小视频内容为主导的软件具有碎片化、数字化、大数据、流通性强等特点,可以通过短暂的时间让受众快速了解戏曲的魅力,从而吸引潜在的受众。与其他戏曲视听体验相比较,传统戏曲依赖舞台表演,戏曲欣赏是在茶馆、剧场、电视网络的录播视频上进行的,演出的曲目也大多是较为完整的,但是短视频类新媒体利用了受众零散的时间进行传播,娱乐性强、随意性强的短视频内容所造成的这种碎片化的传播,会给受众的戏曲欣赏行为带来一定的断裂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会弱化戏曲艺术本体。三是综合类新媒体,这类平台综合了上述两类新媒体的内容和特点,并吸收了电视、网络上的音视频资源,形成了可以传播戏曲知识、演出信息、教学教唱、剧目赏析、人物介绍等方面内容的新媒体平台。这类新媒体平台是以戏曲为主题的对全网资源进行整合的综合类平台,将戏曲受众资源、戏曲家资源、媒体资源、行业资源等方面的资源进行互联,形成以戏曲为中心的互联产业链,打造出一种数字化戏曲生存生态,涵盖了戏曲本体艺术元素中情节故事元素、表演艺术元素、载体元素、“原艺术”元素等方面。此外,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新媒体平台,可以归为戏曲外延类软件,比如有以戏曲元素为主题的游戏软件,有以解释戏曲名词为目的的词典软件,有讲述戏曲故事的连环画类的软件,还有卡通脸谱的软件等等。其中,戏曲连环画类的软件传播的是戏曲中的故事情节元素,其主打的是文学剧本要素,这对推广戏曲剧目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些戏曲的外延产品通过年轻群体所熟悉的接受方式,将传统戏曲文化呈进年轻人的兴趣范畴,对培养戏曲受众具有长远的意义,毕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是继承和传播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前提。
互动式媒体语境下戏曲本体艺术元素的传播路径
通过分析当下各类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可以看出,因为正是各平台存在不同的传播方式,才使得上述戏曲本体艺术元素的对不同的传播路径有着明显的偏好。以目前受众范围最广的新媒体平台短视频软件为例,许多戏迷会将自己模仿戏曲名段的演唱视频上传,这类创作主要以戏曲中的表演艺术元素为内容,因其制作门槛较低,能够让专业和业余的创作者们都能够方便快捷的进行戏曲传播。通过互动方式,引起全平台用户的关注和参与,增加了戏曲传播的机会和效率,为戏曲艺术提供了一个共创、共享的网络文化环境。因此,短视频类平台用户在选择艺术内容创作时可以通过软件道具,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平台上的戏曲话题活动,引起大众审美与艺术创作,从而可以激活并助推戏曲在虚拟空间的表达和传播。再比如年轻人高度聚集的综合类平台哔哩哔哩网站为例,其浓厚的兴趣社区氛围和弹幕互动方式为戏曲的传播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其互动话题、UP主视频等内容涉及戏曲艺术元素的方方面面,传播方式符合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习惯,为线上戏曲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样式,促进了更多的年轻用户了解戏曲、传播戏曲。由此可以看出,戏曲相关内容的发布者需要结合不同戏龄、不同文化层次等群体的受众对戏曲各艺术元素的关注度的程度,结合短视频类软件、音频类软件、综合类新媒体各自不同的传播特点,有针对性地策划戏曲视频内容的选择、结构、风格、时长等,制定视频内容与平台传播特点相匹配的传播路径,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戏曲传播的影响力和持久力。
作者简介:郭婧,女,汉族,江苏徐州人,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