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论坛 | 宋长善:从“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看影视旅游如何延续“长尾效应”

发布时间:2023-04-03 09:50:00

      一、爆款影视剧“带火”取景地

      2023年春节后,不少旅游目的地随着爆款影视剧的热播而“走红”。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的取景地云南大理、电视剧《狂飙》的取景地广东江门、电影《流浪地球2》的取景地山东青岛、电影《满江红》的取景地山西太原古县城都纷纷火爆“出圈”,迎来了2023年开年来的旅游热潮。据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统计,春节期间全州共接待游客42393万人次,市场整体呈现“一房难求”“人山人海”的兴旺景象;202312日至8日,大理机场共保障航班运输349架次,旅客吞吐量达3.26万人次,环比增长25%。广东江门的旅游热度也持续上升,2023年开年至228日,江门旅游搜索访问量环比前半月增长217%,带动整体旅游订单量环比增长144%,当地民宿预定量同比增长80%20232月,山东青岛、山西太原旅游订单量环比分别增长了72%69%。随着影视精品爆款频出和文旅产业的迭代升级,影视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时尚。

      二、影视作品促成旅游行为实现的内在机理

      影视作品为什么能对受众产生影响并促成旅游行为的实现呢?作为一种宣传媒介,影视作品一方面通过艺术化塑造前端取景地推动了取景地的形象建设和宣传,另一方面通过建构文化意义激发旅游者的出行动机拉动了游客前往特定旅游目的地体验。影视作品正是通过“推—拉”的合力作用促成了旅游行为的实现。

      (一)影视作品艺术化重塑取景地形象

法国学者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在《仿像与模拟》中阐述了“仿像”的概念,即像、幻影、模拟物。影视作品里展现的取景地是一种“非现实”的银幕表象,是被艺术化重塑的“仿像”。因影视作品而前往取景地旅游的游客,通常沉浸在作品塑造的“仿像”之中,他们希望通过一种“现实”的具体体验来感受影视剧中呈现的虚拟空间。旅游目的地正是借助影视作品对自身形象的艺术化重塑在观众心中构建了一个崭新的目的地性形象。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文化规划中心主任钟晟说:“影视剧之所以能够带火相应旅游目的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游客可以在现实场景中实现情感的投射。影视剧的现实场景有一种独特的空间唤醒机制,能够唤醒游客观影过程中形成的情感记忆,进而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这个角度讲,观众会基于自己的生活经历与这个旅游目的地形象产生“同频共振”,并最终触发了旅游行为,进而实现了从影视仿像的向往到旅游目的地的在地体验的过渡,从影视观众向旅游者身份的转换。

    (二)影视文化元素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促使游客离开常驻地前往特定旅游目的地的内在驱动力,是旅游行为得以实现的内在前提。与一般的“探险旅游者”“康养旅游者”“研学旅游者”等专项旅游者不同的是,“影视旅游者”去旅游目的地并不是为了直接从事与“影视”相关的活动,他们只是被“影视”中的文化元素吸引而产生动机后前往取景地消费影视资源再开发后的产品。虽然影视作品建构的虚拟世界会随着作品的播放而终结,但是影视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并未就此结束,而是深深地印刻在观众的心中,进而激发了观众的旅游动机,将其从银幕中的虚拟世界“拉”到银幕外的现实世界。受此影响,观众去取景地旅游至少基于两个动机:一方面,观众试图抛开银幕中呈现的美化效果,亲自去印证作品中呈现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现实是否吻合,发现镜头之外的乐趣,观众亲自印证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另一方面,观众崇拜影视作品中的角色人物,因此想在现实中体验偶像曾驻足、表演、生活的场景,将自己置于同一空间里模仿他们的角色、追寻他们的感受。

三、视旅游延续“长尾效应”的创新策略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现象由来已久,如电影《你好,李焕英》的播出,带动了湖北襄阳的工业旅游;电影《非诚勿扰》让西溪成为杭州的又一张名片……但是影视作品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热度衰减是其自然规律。随着当下一些爆火剧逐渐淡出观众的视野,被带火旅游目的地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泯然众人矣”。因此,影视作品的热播仅仅能为旅游目的地带来“流量拉新”,而要想让“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故事能够持久保持热度,实现影视旅游的“长尾效应”,还需要运营者在定位差异化、运营系统化、宣传多元化、服务人性化等方面深耕细作。

(一)深挖文化内涵,塑造影视旅游特色
深挖文化内涵与因地制宜开发,是影视旅游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保障。爆款影视剧以当地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为背景,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既欣赏了自然风光又体会了文化底蕴,这亦是吸引观众前来旅游的重要因素。从这个角度讲,影视旅游的最终落脚点应该在影视产业上,而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子系统,其最终的目标文化内涵的阐述与传播。因此,影视旅游项目在开发时,应深入挖掘区域内深厚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示当地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风土人情、节庆活动等,让游客深切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淳朴自然的民风民俗,实现影视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当地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形成旅游地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走出差异化发展战略。此外,打造独具特色的影视创意项目。影视旅游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只有致力于结合自身实际,打造独特的影视IP,才能不断完善与影视有关的人文场景和人文体验。运营者可以通过融入剧情背后的文化背景,还原影视剧中的经典场景使游客身临其境,引发游客的回忆和共鸣;也可以尝试开发“情节体验”“角色扮演”“DIY”等体验性的产品使游客获取沉浸式体验,从而提高游客的寻影体验质量。
(二)推动IP转向DP,延长文旅产业链条
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产权,DP(Derivative Products)即衍生产品,也可称为“后影视产品”。推动从IP到DP,打造全产业链商业模式,使“首播效应”转变为“品牌效应”,从而延长影视IP的生命周期。与影视作品相关的旅游产品只有同影视旅游产业链进行充分整合、融合,才能发挥出影视作品对景区的持久影响力。为此,旅游目的地应以“影视旅游”为核心,结合本地旅游资源,开发出如文创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夜间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等一系列衍生产品和服务,盘活周边相关产业,延长整个产业链条,将已有的影视资源优势顺势转化为市场优势,进一步推动影视产业与相关旅游产业实现联动发展,打造出一条以影视旅游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为游客提供旅游过程中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的服务体验。
(三)创新宣传思路,联通线上线下
在宣传推广上,影视旅游地应敢于创新,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的宣传方式将影视旅游产品更好更广地推向市场。首先,影视旅游地应充分借力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介,借助微信、微博、微视频、客户端等“三微一端”,利用携程、阿里旅行、飞猪等平台推广影视旅游产品,拓展旅游景点的文化外延。如在某网站举行影视剧人物的剧情表演或曲目演唱等,或在抖音播放视频片断、在不同平台播放影视短视频等,增加影视旅游景区的引爆点和吸引力,吸引越来越多消费群体的青睐。其次,积极与周围的景区相互推介开展合作营销,同时给予旅行社相应的优惠政策,将影视旅游项目纳入到当地常规旅游线路中。再次,还可定期举办街头影视大巡游活动、影视节庆祝活动等,既能为游客和当地市民打造出活态化、互动性、浸入式的体验盛宴,又能实现广泛宣传的目标。
(四)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创设情感体验
影视剧一般取景于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落后的地方,这种条件制约了影视旅游产业发展。当地政府和影视旅游企业需从“硬件”和“软件”着手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接待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让游客感受到贴心的个性化服务。首先,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服务设施。着力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旅游交通、旅游酒店、旅游饭店、旅游购物、旅游厕所等存在的问题,给游客以良好的游玩体验。其次,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影视旅游目的地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深刻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一方面,引进一批思想品德好、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提高本地影视旅游人才队伍的素质;另一方面,针对现有的人才队伍进行常态化培训,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养,将优良服务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影视旅游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周到服务,使其获得亲切的、难忘的情感体验。

咨询电话:025-84699068 |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89号江苏文化大厦8楼
版权所有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版权申明 | 苏ICP备13059485号-1 | 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7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