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论坛 | 周固成: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大变局中的诗人吴伟业

发布时间:2023-05-12 09:48:00



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
——大变局中的诗人吴伟业



文 | 周固成


吴伟业,明末清初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其歌行诗“梅村体”风行一代。吴伟业《与宋尚木论诗书》云:“夫诗之尊李、杜,文之尚韩、欧,此犹山之有泰、华,水之有江、河,无不仰止而取益焉,所不待言者也。使泰山之农人得拳石而宝之,笑终南、太乙为培;河滨之渔父捧勺水而饮之,目洞庭、震泽为泛觞;则庸人皆得而揶揄之矣。今之学者何以异于是?彼其于李、杜之高深雄浑者未尝望其崖略,而剽举一二近似,以号于人曰:‘我盛唐,我王、李。’则何以服竟陵诸子之心哉?”[1]1089 梅村的此段阐述有三层内涵:一是尊盛唐,尊古文正宗,为大家共识;二是尊盛唐,应不废中、晚,不废宋、元。梅村以泰山、华山与终南、太乙,长江、黄河与洞庭、太湖为譬喻,表示各有其高远深渺处,这个譬喻甚妙,乃婉讽“七子”派株守一隅之见,未免太过局限之弊;三是批评仅学得皮毛肤相,摹拟剽举一二近似,就招摇而妄以市名者。从这段论述及相关资料中可以考察出吴梅村诗学渊源主要源自于以下两方面。

     诗人吴伟业画像

(一)继承云间诗派,力传大雅


吴梅村 14 岁受知于张溥,称高弟子,名列“十哲”之中,而梅村又是继承复社与几社的文学传统的诗人,而几社中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诗派是走明七子的老路,梅村对此大加赞许:“弇州先生 (指王世贞)专主盛唐,力还大雅,其诗学之雄乎!云间诸子继弇州而作者也。……风雅一道,舍开明大历,其将谁归?”[2]100吴梅村一方面主要是继承云间诗派的“以力还大雅为己任”的唐音,另一方面在明末清初“天崩地解”“山呼海立”的历史背景中,目睹战火给百姓造成巨大痛苦,“今自黄达郧二千里,方事之殷,民之转运而死者,不知纪级,呻吟痛苦之声,至今未改也”[2]101。从而在诗歌创作中发无限悲怆之情。从诗歌体裁角度看,梅村所继承于云间诗派主要局限于五、七言格律诗,如李慈铭指出:伟业“五律七律沿袭云间”[2]101。但云间诗派除陈子龙能够自成一体之外,其他诗人大都模拟汉魏盛唐,追求正大博雅,以鲜明的拟古风貌凸显其典雅的品格,在艺术表现上都无法与兼备众家所长的梅村律诗相提并论。试以同样是写变节仕清为主题的律诗《过吴江有感》(《吴梅村全集》卷十四)与云间诗派李雯《秋日过西苑有感》(《蓼斋后集》卷三)比较论之。
过吴江有感
落日松陵道,堤长欲抱城。
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
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
    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3]379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康熙二年,写途经吴江的感慨,诗人抓住吴江特有的景物来描写,前一句是动态,高塔耸立,倒影在湖中浮动;后一句是静态,长桥横卧,倒影如同一弯明月。第五、六两句主要写城内之景,“市静人逃赋”中“市静”的原因是“人逃赋”;“江宽客避兵”中“江宽”的原因是“客避兵”。这种先写结果,后写原因,在唐诗中也有此例,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容易产生触目惊心的艺术效果。后两句“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写“有感”。从清王朝建立到这首诗的写作,已经二十年了,故人中或病死,或被杀,或屈节,梅村自己也先后担任秘书院侍讲和国子监祭酒,故有此叹。正如靳荣藩称,吴伟业“五律则无体不备,实兼诸大家、名家之长”。我们再与李雯的《秋日过西苑有感》诗歌进行比较,其情感变现力度上都不及梅村亡国之痛浓烈沉重。
秋日过西苑有感
年来何事不伤心,况复秋阴满上林。
日丽缃波莲粉重,风飘锦缆白鸥深。
玉阶辇草余麋鹿,桂殿清晖锁碧岑。
   故国孤臣禾黍恨,长扬欲赋不成音。[4]4
自从遭遇清军铁蹄践踏之后,崇祯煤山自缢,明朝从此覆亡。秋天游览明皇家林苑之时,唯有麋鹿成群,桂殿已锁,更显无比荒凉。此情此境难免悲从心来,于是感叹昔日繁华已去,好景不再,也勾起李雯心中无限兴亡之感,因此毫不讳言地表达“故国孤臣禾黍恨”之悲情,对自己失节行为深刻自责。邓之诚在《清诗纪事初编》点评李雯“入清之诗,眷念平生,催抑不堪卒读”[5]476。虽然他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出“故国孤臣禾黍恨”的家国之痛,但诗歌在秋日秀美的风景中寄托的兴亡之感,远不及梅村诗歌政治内容“人逃赋”与“客避兵”描写真切,格调崇高。因为诗歌最讲究意格,正如王昌龄所论:“凡作诗之体,意是格,声是律,意高则格高,声辨则律清,格律全,然后始有调。”[6]38 相比梅村诗歌以格调崇高,力还大雅为主,云间派诗歌却缺乏高格意境,风格趋向雅正平和。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二)杜、韩为主,辅以白、苏、陆


钱谦益曾指出梅村的诗学渊源:“若其攒簇化工,陶冶今古,阳施阴设,移步换形,或歌或哭,欲死欲生,或半夜而啼,或当餐而叹,则非精求于杜、韩二家,吸取其神髓,而佽助之以眉山、剑南,断断乎不能窥其篱落,识其阡陌也。”[2]102 此论是就吴梅村七言古诗的创作成就而谈,其七言古诗真实、艺术地记录了明末清初易代之际的许多重大事件,以《梅村家藏稿》一书就收有 101首七言古诗,这些作品真实地记录了明清易代的历史悲剧,如《永和宫词》《圆圆曲》《琵琶行》《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松山哀》等作品深刻地抒发了作者的无限感伤和悲叹,一直被后人广为赞叹,同时诗风在易代之际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即从“藻思绮合、清丽芊眠”转变为“激楚苍凉,风格弥为遒上”,因而可以传世不朽。查为仁在《莲坡诗话》则说:“梅村最工歌行,若《永和宫词》《萧史青门曲》《圆圆曲》等篇,皆可方驾元、白。”[7]试以《圆圆曲》为例,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等古典叙事诗几乎都是采用单线结构,而《圆圆曲》却匠心独具,另辟蹊径。全诗是围绕“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句诗而做“文章”的,接下来诗人模拟吴三桂的口吻“红颜流落非吾恋”进行自我辩解。后面使用倒叙手法,用“相见初经田窦家”四句叙述吴陈初次相见的情景,作者再进一步倒叙追述陈圆圆的籍贯家世,以及如何被田窦掠走、献进皇宫、遣回田府、延师教以新声、座客倾倒、朝夕哀伤、独自落泪等情节,这些倒叙又是接顺序描述。其章法变化,奇正相生,正如《昭昧詹言》卷二亦云:“汉魏人用笔,断截离合,倒装逆转,参差变化,一波三折,空中转换抟捖,无一滞笔顺缓騃蹇。谢、鲍已不能知,后来惟李、杜、韩、苏四家,能尽其变势。”[8]53 而梅村此诗融合了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正是杜、韩诗歌用语变化不测的演化,从而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同时《圆圆曲》基本上是四句组成一小节,每小节用一韵,第一、二、四句常押韵,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9]565形成了一种抑扬顿挫、气韵流转、回环往复的境界。正如袁枚评论:“(梅村)七古用元、白叙事之体,拟王、骆用事之法。调既流传,语复奇警,千古高唱矣。”[10]356实际上吴梅村的七言古诗博采王维、高适、岑参、李硕、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李商隐等各家之长,转益多师,独铸伟辞,艺术风貌多样,决非只是元白一路。正如胡薇元曰:“吴梅村七言古诗,以高、岑之格,运义山之词,无美不包。……世以元、白拟梅村,乌知其精深变化如是哉! ”[11]40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述:“伟业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眠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暮年萧瑟,论者以庚信方之。其中歌行一体,尤所擅长,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韵协宫商,感均顽艳,一时尤称绝调。其流播词林,仰邀睿赏,非偶然也。”[12]150 此段论述总结出梅村早年诗歌和晚年诗歌的风格差异,同时具体指出其诗歌格律、叙述、辞藻、风骨颇有唐人之风。





注释


[1]吴伟业. 吴梅村全集:第 54 卷[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刘世南. 清诗流派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3]吴伟业. 吴梅村全集:第 14 卷[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4]李雯. 蓼斋后集:第 3 卷[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5]邓之城. 清诗纪事初编:第 4 卷[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6]易闻晓. 中国古代诗法纲要[M].山东:齐鲁书社,2005.

[7]查为仁. 莲坡诗话[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8]方东树. 昭昧詹言[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9]吴伟业.吴梅村诗集笺注[M]. 北京:中华书局,2020.

[10]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M]. 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

[11]吴伟业. 吴梅村全集:第2卷[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 173 卷[M]. 北京:中华书局,1965.




作者简介:周固成,男,安徽铜陵人,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中国戏剧学。

咨询电话:025-84699068 |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89号江苏文化大厦8楼
版权所有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版权申明 | 苏ICP备13059485号-1 | 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7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