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剧种全集》(江苏省)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

发布时间:2019-12-23 17:21:00

12月16日,《中国戏曲剧种全集》(江苏省)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戏剧曲艺处处长许浩军、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领导、江苏人民出版社编辑、审稿专家和各剧种书稿作者出席会议。



此次会议旨在落实、推进《中国戏曲剧种全集》(江苏省)系列丛书的编撰工作。各剧种书稿作者汇报了写作进展,提出撰写中遇到的学术问题。审稿专家简要介绍了第一批书稿的审稿情况,并对第二批剧种写作给出了很好的建议。


审稿专家、盐城市文化局原副局长何亚雩根据目前的审稿情况,指出书稿内容应“全面、准确、公正”。审稿专家、扬州文化研究所原所长韦明铧表示,作者要充分挖掘、整理剧目、音乐和流派,写作时转引需明确,找出文献原文是最佳选择。审稿专家、苏州大学教授、博导王宁在发言中强调学术规范,行文要严谨,写作时需从多方面体现新时期剧种的发展。审稿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孙书磊发来书面发言,指出书稿内容要兼顾戏曲史、戏曲理论、戏曲表演、戏曲文化、剧种区域特点及重要剧目、作家、演员等诸多方面,各部分内容要力求体现该剧种的独有特点,区别于其他剧种。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答疑,并就如何撰写《中国戏曲剧种全集》作了专题辅导。他指出,撰写戏曲全集是概括剧种独特文化品格的过程,要理清各剧种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阐述特定区域下的艺术特征、生态环境。写作者应当树立历史观,立足当下,回顾当时环境,做到理性客观;树立文化观,即使有些时期的内容较少甚至落后,也要正视其背后的艺术历史存在价值;同时,还要树立发展观,正视剧种发展过程中拓展、实践性的工作,即使是发展过程中走过的一些“弯路”,也可能为其日后发展提供有用借鉴。此外,戏曲全集的撰写要尽量避免论文化、志书化,通过融合通俗与学术,将剧种清楚、明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戏剧曲艺处处长许浩军在讲话中强调,编写《中国戏曲剧种全集》是为了全面展现中国戏曲剧种历史发展、艺术遗产和现实状态,对348个活态剧种和木偶、皮影两个艺术形式进行艺术梳理和全面概括。除此之外,也是出于加强戏曲理论人才、评论人才队伍建设的考量。江苏组织有力、工作扎实,希望如期高质量完成《中国戏曲剧种全集》(江苏省)的编撰任务。



《中国戏曲剧种全集》(江苏省)的撰写工作正如期推进,目前第一批书稿已完成初稿并通过初审,陆续送中国艺术研究院再审。第二批出版书稿的资料收集已初步完成,目前已陆续开始撰写。

咨询电话:025-84699068 |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89号江苏文化大厦8楼
版权所有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版权申明 | 苏ICP备13059485号-1 | 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735号